國家衛計委3月20日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規劃提出,積極發展老年健康產業,大力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研發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健康服務相關產業規模。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開展面向家庭、社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覆蓋率和質量效率。
千億市場空間打開
老齡化是養老市場發展的原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6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5億,占總人口的16.5%。根據預測,到2030年,這一人口占比將達到25%左右。
多家券商研報測算,中國養老產業2020年將迎來5000億元的市場空間。另據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1000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萬億。
近年來,關于倡導智慧健康養老的政策密集出臺,并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2016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室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促進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作出部署。《意見》提出,建立醫養結合綠色通道,支持養老機構開辦老年病院、康復院、醫務室等醫療衛生機構,并將其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鼓勵執業醫師前往多點執業,切實解決老年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等。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衛計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要求重點推動智慧健康養老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以及推動在養老和醫療機構中優先使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鼓勵財政補貼家庭和個人購買智慧健康養老產品。
不少細分領域將獲益
“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開展面向家庭、社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覆蓋率和質量效率。
這些重點方向的發展涉及醫療器械行業的諸多細分領域。第一是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重點發展健康手環、健康腕表、可穿戴監護設備等,對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生理參數和健康狀態信息進行實時、連續監測,實現在線即時管理和預警。
第二是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用于家庭、家庭醫生、社區醫療機構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監測應用工具包,便于個人、醫護人員和機構在家庭和移動場景中實時監測各項生理指標,并能借助在線管理系統實現遠程健康管理等功能。
第三是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用于社區機構、公共場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檢測設備,便于用戶在不同社區、機構中隨時、隨地、自助地完成基礎健康狀態檢測,提升用戶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
第四是智能養老監護設備,用于家庭養老及機構養老的智能輪椅、監護床等智能監測、康復、看護設備,開發預防老年癡呆癥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內外定位終端,實現自主自助的養老功能,提高用戶自主養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會和家庭養老資源的使用效率。
第五是家庭服務機器人,滿足個人和家庭家居作業、情感陪護、娛樂休閑、殘障輔助、安防監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務型機器人,提供輕松愉快、舒適便利、健康安全的現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第六是健康養老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系統集成,對接各級醫療機構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信息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