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一: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
明明已經開始在并跑,為什么還是難以撼動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呢?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生物醫藥處處長張兆豐說,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是國產醫療設備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
張兆豐:“醫療器械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解決臨床的實際問題,在這方面我們很多產品是有了,但是并不能真正契合醫生的實際需求,未來單個產品還不能夠稱之為解決方案,我們必須在解決方案層面上能實現這種服務的提升。”
短板二:缺乏對標準的嚴謹跟蹤
而國家食藥監總局醫療器械注冊司稽查專員王蘭明則注意到,缺乏對標準的嚴謹跟蹤,也是中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一大短板。
王蘭明:“我聽到一個企業跟我這樣講,他說我們企業很忙,你們每年發布那么多標準,我怎么可能知道你又發布了標準?我跟他講國際上大公司有一個法規標準團隊,水平蠻高的,這說明這個企業還是計劃經濟企業的思維,他認為研制是需要人做的,生產也是需要人做的,銷售是需要更多人做的,法規是順帶做做就可以了。”
短板三:缺乏臨床試驗機構
除了企業自身原因,王蘭明還指出,臨床試驗機構的缺乏也會制約國產設備的應用。據了解,我國承擔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機構,目前要由國家食藥監總局和衛計委進行資質認定,然后才能夠承擔臨床試驗工作,這種機制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王蘭明:“第一個弊端,臨床試驗機構感覺不夠用;第二由于資源有限,那么多的臨床試驗基地認證,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我們正在研究取消臨床器械臨床資質認定改為備案管理,這樣就會擴大醫療生產企業選擇臨床試驗機構的范圍和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