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0月份以來,為進一步探索醫改新思路,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發展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尤其是2016年8月發布的《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首次明確了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獨立法人地位。憑借政策“東風”,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應運而生并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而作為上海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景醫學影像則憑借自身辦醫經驗豐富、社會口碑好、專業力量強等特點,走在了醫改的前沿,以專業化、集約化、集成化的經營模態,積極探索,創新構建復合型的的醫療體系。
一、建立新型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眾所周知,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而國內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在運營模式上,全景醫學影像既考慮借鑒歐美,同時也注重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據了解,作為專注于疑難病診斷專業影像機構,全景醫學影像從創立之初就確定了“專業立身、學術引領”的發展理念,一方面引進了可以比肩國際的Flash雙源螺旋CT、MR(磁共振)、PET/CT、PET/MR等先進設備,從技術層面解決大眾的“診斷難”這一難題,另一方面則從學術研究與臨床應用的角度切入,與國內外的醫療從業者一同探索提升影像檢查效率的新方式,進而摸索建立了一套“優于診斷、長于整合”的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全景作為國內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破冰者,創立伊始,一直將“打造值得托付和信賴的知名醫療品牌”作為至高追求和愿景。我們將自身定位在“服務于臨床”,通過問計臨床,切實了解并滿足臨床所需,真正成為“臨床應用”與“影像技術”之間的科研合作平臺,不斷踐行“精準影像先行者”的使命,在集合全球先進的成套醫學影像設備基礎上,建立并推行專業學科分組、檢前問診、醫生指導上機掃描、三級報告審核、檢后報告解讀等制度。”全景醫學影像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居培明先生說道。
二、打造共享醫療平臺,實現醫療資源共享
“如果說建立新型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疑難病診斷的難題,那么打造共享醫療平臺、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更好地解決同樣的難題。”居培明先生如是說。他指出,隨著全民健康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影像檢查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這無疑會加劇目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緊張局面。
“要緩解這個現象,必須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居培明先生說道:“醫學影像的業務可以是完全數字化的形式,因此能夠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進行數據流轉、平臺展現,不存在任何障礙,所以診斷流程可完全脫離患者本身,透過影像數據作支撐,借助遠程醫生力量,對疾病的進程、性質、愈后做出判斷和評價。”
據居培明先生介紹,近幾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展、智能硬件終端普及和互聯網基礎設置的改善,為基層醫療機構和大型公立醫院、獨立醫學影像檢查機構建立連接提供了土壤,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共建醫療共享平臺,開展遠程閱片、遠程報告、遠程影像會診等服務成為必然趨勢,影像設備及影像診斷專家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協作也能得以落實。
“我們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所搭建“全景云”平臺,就是為了連接各方、實現共享,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先進設備和大專家資源。”
通過新模式、新平臺,全景醫學影像在專注疑難病診斷的服務基礎上,還同時為患者提供健康管家、私人醫生、專屬陪診、多學科聯合咨詢等專屬醫療服務,不斷延伸健康服務內容,不斷深化健康服務的供給側改革,而這對于復合型醫療體系的完善無疑助益頗大。居培明先生表示,在未來的發展中,全景醫學影像還將持續探索新技術,打造行業新生態,以新思維設計完善健康服務新藍圖,為更多人群的身體健康提供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