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電 在中國,住院分娩接近全覆蓋,我最想把這個經驗帶回去。”馬達加斯加衛生部官員漢塔尼娜·利婭日前在甘肅蘭州接受培訓時對記者說。
據她介紹,在馬達加斯加,每天有10個人死于孕產,住院分娩率不高仍是主因。此外,全國人口70%住在農村,到城里就醫成本會增高。
而40多年來,甘肅一直醫療援助馬達加斯加。漢塔尼娜·利婭說,近年來,甘肅醫生所在四個點周邊,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住院分娩率迅速提高,然而對全國來說,仍需更多醫療人才和先進設備。她希望,中國和其他國家能幫該國培訓更多本國醫生,變“輸血”為“造血”,才能救下更多婦幼生命。
因應這一需求,由中國商務部牽頭,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2019年非洲國家降低嬰幼兒及孕產婦死亡率婦幼健康培訓班”近期就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舉行,來自利比里亞、埃塞俄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的婦產科和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前來參與培訓。
漢塔尼娜·利婭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筆記,產后出血管理、羊水栓塞治療、阻斷艾滋病和乙肝母嬰傳播、中國婦幼衛生政策優勢和實踐……都是她學習的內容,課后她還時常找老師提問。
利比里亞年輕的婦產科男醫生杜延庫·福卡菲貝揚也在培訓課上不停記筆記,課間茶歇也一直埋頭苦學。“我們國家有450萬人口,全國所有醫生加起來只有309個,亟需我把在這里學到的、看到的,帶回去。”他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杜延庫·福卡菲貝揚當產科醫生5年,更多時候卻“愛莫能助”。“經歷了內戰,后遭遇埃博拉病毒,醫療系統崩潰,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只有35%,婦幼死亡人數是世界上最高國家之一。”他說,每年都有大批國際救援組織支援該國醫療,但仍然是杯水車薪。
“中國對母嬰健康高度重視的態度,以及通過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改善母嬰健康的措施,都給我們提供了可行經驗,幫助應對婦女兒童高死亡率。”埃塞俄比亞衛生部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專家阿里·梅龍·阿卜杜拉哈南說,回國后將極力推廣如“孕13周做第一次產檢”等細節知識,早期發現高危因素早做干預治療。
衛生健康一直是中非合作重要內容之一。在中非合作論壇推動下,中國對非醫療衛生援助進入“快車道”,通過經驗分享、技術合作和等各種形式援助項目,正助力非洲婦幼衛生事業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