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據國家藥監局網站消息,8月11日,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發布文章,提示公眾科學認識刷酸美容,刷酸治療需在具有醫療資質的醫院或診所,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妝品。
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詞匯。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某視頻社交平臺,關于刷酸的視頻有10.9億次的播放,許多視頻宣稱刷酸可以祛黑頭、縮毛孔、祛痘、美白等功效,許多視頻博主都以“手把手教你刷酸”、“在家刷酸”等標題發布視頻。
國家藥監局在提示文章中指出,所謂的刷酸其實是一種化學換膚術,又稱化學剝脫術,是將化學制劑涂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可控的損傷后促進新的皮膚再生。化學制劑的種類、濃度、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都可影響換膚的深度。依據化學換膚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為淺層換膚、中層換膚、深層換膚。換膚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顯,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也更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刷酸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較高濃度的酸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壞作用。
國家藥監局提示,隨著酸濃度的增加、停留時間的延長,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也隨之上升。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性紅斑、腫脹、刺痛、灼熱等不適,術后可能出現結痂、色素沉著等。另外少見的有灼傷、糜爛、滲出、色素異常、反應性痤瘡、粟丘疹、毛細血管擴張、接觸性蕁麻疹、瘢痕等。在醫療機構進行刷酸治療時,專業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方案,并可科學觀察和判斷治療中的皮膚的反應進程,在必要時給予干預或適時終止,以盡量減少或減輕皮膚的不良反應。
國家藥監局表示,目前,刷酸治療中使用的酸種類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妝品的,例如:維A酸、三氯醋酸等。為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刷酸時酸的濃度一般相對較高。醫療機構皮膚科常見的刷酸祛痘為例:治療時果酸常用的濃度為20%、35%、50%和70%,水楊酸常用的濃度為20%-30%。
目前在我國的化妝品中是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楊酸等,但有著嚴格的使用限制和技術要求。化妝品中α-羥基酸及其鹽類和酯類(包括蘋果酸、檸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過6.0%,產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況下還需在標簽上標明“與防曬化妝品同時使用”。化妝品中水楊酸的含量不得超過3.0%,除香波外,不得用于三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產品中,同時在標簽上標明“含水楊酸,三歲以下兒童勿用”等。
國家藥監局提示,部分化妝品能夠實現一定的清潔、去角質等功效,但與刷酸治療有著本質區別。化妝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避免使用“換膚”等不當宣稱,防止誤導消費者。